〔编者按〕
青岛艺术学校以“美育浸润·文专协同”理念为核心,通过思想政治学科与艺术专业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在地美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其发现美的敏锐眼光、创造美的独特能力以及传播美的社会责任感,使美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艺术实践活化思政理论,以思政内涵升华艺术表达,打破思想政治学科与艺术专业之间的壁垒,以艺术实践为桥梁,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在文化知识与艺术技能上的共生共长。
融合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成果形式:演讲、舞蹈、音乐、摄影、绘画等
【指导教师】车咏梅、于慧玲
【参与班级】学前教育二年级1班、学前教育二年级2班、学前教育三年级1班、学前教育三年级2班
活动1 以艺载道,畅享我和我的祖国
任务:结合思政课“爱国主义”主题,用艺术形式抒发心中爱国之情。
活动2 以照为证,记录我和我的家乡
任务:组织学生走访本地历史街区,用摄影、速写、纪录片等形式记录,以李村河的变迁为素材提炼“在地美学”元素,形成本土美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案例库
活动3:以助为乐,传递社会正能量
任务:学生分组赴周边社区,开展“美育小课堂”、“艺术支教”志愿服务,用艺术形式讲解思政主题。

美育浸润教学创新
学生志愿者深入周边社区、乡村,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为社区居民介绍本地文化艺术知识;在乡村开展文化墙绘制活动,将“在地美学”元素融入乡村建设,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文化氛围。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思政教师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艺术传播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传递正能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实践能力。
在"美育浸润·文专协同"的主题探究活动中,思政教研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在地美学”文化调研活动,深入本地社区、乡村、文化遗址等地,对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传统技艺等进行实地调研。学生在调研过程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分析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同时运用艺术专业技能进行记录与整理,如拍摄纪录片、绘制文化地图、制作文化宣传册等,让学生在传播本地文化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使命感。当红色基因与青春创意碰撞,当思政之光与艺术之美交汇,学子便在这德艺双修的路上,成长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书写“以美育德,以文化人”的教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