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和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11-10-24  访问次数:2615 

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和培养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对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和培养的研究。伴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方式最典型的特征即是知识经济时代,它与传统的物质经济时代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经济效益的发展已不在于占有物质能源的多寡,而在于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对社会生产力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的悄然崛起,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现有的生产、生活、学习、思维等方式均已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即学习的时代。社会各个领域对人的学习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的知识丰富,更加注重人的学习能力。每个人的知识更新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往往决定着其终生的发展命运。学习已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任务,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色。知识传授已经不再是学校教师教学的全部,甚至也已不再是最主要的,再生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学习素质的关键所在,对于处于职业教育阶段的艺术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学校的任务不再是只向学生传授知识,而首要任务是要为学生适应经济发展打好终生学习与发展的坚实学习基础,即必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素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孜孜不倦的进取态度和学习精神。

2.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学习,必须具有学习的素质,学习是人们求生存,求富有的必备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成立50周年时不仅敏锐地提出了学会求知口号,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见《学生会存》一书)。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己经得到印证。例如在电脑、网络己经走进家庭的今天,不仅是一般人,而且连原来很有知识的人群,如在教授、高级工程师等人中,现在也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学习索质好、会学、乐学与善学者,他们锐意进取,学电脑,用网络使自己知识更渊博、信息更灵通,知识更丰富、头脑更富有,成为社会佼佼者、富有者、强者。另一种则由于不乐学善学,不具备学习素质,不思进取者,他们慢慢成了电脑盲、网络盲,他们的知识越来越陈旧,信息越来越闭塞,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为社会的落伍者。像这样高科技更替现象在未来社会中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这样更替中,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学习素质、方法、习惯、态度者都将会成为新技术之盲、科盲,成为社会的落伍者,就要下岗失业、变穷,就要在竞争中失败。可见具有学习素质,“学会学习”在人的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3. 当前艺术学校学生学习落后状况,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习科学。作为艺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与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一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习落后问题,他们不仅在学习基础上与普高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在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学习心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现在那些较为用功的学生只知道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起早贪黑地苦学,而更多的同学连这些也很难做到,他们更多的是临考前复印同学的笔记进行强化背诵。学校教师也在指导学生进行题海式学习,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以上学法说到底是属于应试教育式的学法。这种学法是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这种状况是令人担扰的,是极不适合科技高速发展和国际激烈竞争与知识经济到来的要求的。要改变这种令人担优的状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实施素质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模式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学习科学大规模的研究起步晚。从国际上看,真正投入精力将学习科学当作一门科学独立研究的起始于19世纪晚期,而且最初的研究都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如桑代克的联结说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进入20世纪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对学习科学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学派;认知学习理论学派,折中主义学习理论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学派。各学派在不同领域各取得了不少成果。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迸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们对学习科学,研究的势头越来越大。尽管如此,但是我们认为世界上对学习科学的研究仍存在着以下四个共性问题:一是单项研究多、综合研究少;这些研究都自成一说,都有科学之处,但也都有不完整之处。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斯金纳的"“程序学习法,鲁宾逊的SQ3R阅读法等无一例外。二是研究智力理论者多,研究非智力因素少;三是对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研究,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研究不仅起步晚而且欠深入。思维品质的研究二战后才被人们所重视,吉尔福特最早提出思维品质的创造性思维问题,布鲁纳、皮亚杰等继续发展,尽管如此但现在看来都不够深入。这一切都说明,在国际上学习科学是有待深入,细致研究的。

在国内,林崇德教授(《思维发展的心理学》)在学习与发展领域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外,施良方(《学习论》)、谢德民(《论学习》)等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因学习科学内容十分丰富,他们精力,人力都有限,不可能将学习的所有问题都研究得深透,有许多问题是有待人们深入研究的。我们认为现在我国学习科学研究有两个令人不解的误区,一是将研究性学习当作学习科学的全部;二是将学习心理研究当作学习科学的全部。虽然广大教育工作者己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但就研究的成果而言虽说有质量好的,但从整体看,效果仍然不能让人满意。最令人不满意的是内容大同小异者居多,真正有创意者鲜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另外,既有的学习科学研究对于艺术学生的学习研究涉及很少,如贺士朴、姜敏的《艺术教育学》、朱和平的《艺术概论》以及杜卫教授的《美育学概论》及其发表的一系列有关美育的学术论文等都对艺术专业学习有过一些探讨,但是这些探讨大多仅仅停留在针对艺术专业的特点如何进行教学上,针对艺术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素质的构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今天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强调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探讨艺术教学,更要去重视和研究艺术学生的学习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艺术学生的培养是繁荣文艺市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这些决定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意义所在。

三、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本课题着眼于探讨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状况及培养方式方法的研究,属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范畴,既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能较好地指导艺术生的培养工作,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教育本质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即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包括学生学习素质的发展;

2.政策依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是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赋予美育重要的地位,二是做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现实依据: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要,与此相反,艺术生的学习还存在较多问题,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习科学。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理论假设:艺术生的学习素质有其特殊性,也就是说,它不等同于普通学生(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素质,其学习素质的构成状况和培养方式有其独特性和特有的规律。如艺术生所接受的艺术课程和文化课程两类课程的思维方式不同:艺术强调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而文化课强调的思维方式则以逻辑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强调理性推理,思维严密。形象思维强调直观,想像,思维具有跳跃性。两类课程的能力要求也不同,艺术课程主要要求人的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等,而文化课程则主要要求逻辑数理智能,自然智能等。这些,决定了艺术生学习素质的特殊性。

1.探求艺术学生学习素质的基本构成(由哪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各素质结构的重要性,与普通学生学习素质的差异程度等)及培养方法与途径,为提高艺术专业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运作模式的依据。

2.通过研究,改变艺术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艺术学生的学习素质。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法,使之进入乐学、善学状态,成为同龄学生中的优胜者,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

3.通过实践,使艺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广大学生中存在的被动学习状态,探索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为构建适合艺术职业教育和艺术学生实际的学习理论体系与实践操作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五、研究意义

当前,社会对艺术人才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大,对艺术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生的培养正逐渐成为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与此同时,现有的艺术专业教育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欠缺,学习素质差,制约了艺术生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正是基于这点,我们申报这一课题。

实践意义:探讨艺术生的学习素质构成及培养方式,不仅在教育教学实践应用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将对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艺术生学习素质培养的方式、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将为艺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理论价值:关于学生学习素质的构成和培养,不同级别、不同种类学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获得了一些成绩,但针对艺术学生学习素质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中等教育阶段艺术学生学习素质构成及培养方法的研究还很不够,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本课题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六、研究内容

大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弘扬我国文化、丰富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艺术生的素质构成及培养方式,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如下(即子课题设置):

子课题一: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状况研究;

子课题二:艺术生学习素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

子课题三:艺术生文化课程学习方法研究

子课题四:艺术生艺术专业课程学习方法研究;

子课题五:如何根据艺术生学习素质特点进行科学教育的研究;

子课题六:艺术生学习心理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借助文献检索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各种关键概念的界定,探讨艺术生素质的构成状况。

2.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践各种有效培养艺术生素质的方式、方法,探索培养艺术生素质的有效教育教学模式。

3.田野研究法,深入到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中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一线最真实、准确的数据文课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4.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法,以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既重视针对学生个体的追踪研究,也重视学生群体的整体研究探讨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和培养途径,全面提高艺术生的学习能力。

5.经验总结法,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环节中有效培养艺术生综合素质的方法、途径。

八、研究过程设计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6.7——2006.11

做好开题准备工作,建立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并做好课题申报工作,完成大部分文献检索,制定并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准备开题。

负责人:李建刚、张家选。

2.课题研究初期阶段(2006.11——2007.3

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学习,明确课题组成员各自的课题研究任务。主要完成课题《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状况》的研究工作,形成相关的学术论文。

负责人:刘媛力、王伟。

3.课题研究中期阶段(2007.3——2008.1

加强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学习,了解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概况,有所借鉴,有所吸收。重点完成《艺术生学习素质的培养》等子课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形成相应的学术论文。形成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负责人:傅丽华、王淼。

4.课题研究后期阶段(2008.1——2008.7

对课题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就课题研究的三项内容进行第二次深入研究,课题研究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及被分配的研究内容,撰写出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整理前两年所写课题研究系列论文,上交学校课题组,学校课题组编辑审稿,做好出版我校课题研究论文集的一切准备工作;起草完成我校“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和培养研究”研究报告和结题工作报告。

负责人:李建刚、张家选。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领导保证:形成课题组,有教育教学骨干成员组成,实行目标管理,分工到人、责任包干、集体把关、动态监督。

2.经费保证:学校提供充足的教育科研经费,确保本项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

3.前期良好的准备:包括学校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以及“十五”期间我校教师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环境和前期相关资料的重要保障。

十、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

2.《艺术生学习素质的构成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3.《艺术生学习素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

4.相关的学术论文集

 

 

参考文献:

[1] 杜卫。《美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朱和平.《艺术概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3]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的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 希尔加德.《学习论学习活动规律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 《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6] 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 谢德民主编.《论学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8] 曹恩迪主编.《学习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9] 王玉深.《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0] 吉尔福特.《创适性才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1] 比格.《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2] 高觉敷主编.《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3] 郭秀艳等译.《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顾明远主编.《国际教育新观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l5]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 冯忠良.《学习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 贺士朴、姜敏.《艺术教育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版。

 

 

                                               执笔人:李建刚、张家选

 

版权所有:青岛艺术学校 鲁ICP备案号37020020061652
招生热线:0532-82717535 0532-82738290
学校邮箱:jyjqdysxx@qd.shandong.cn
九水路校区地址:李沧区九水路176号
丹东路校区地址:市北区丹东路13号
技术支持:青岛教育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