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心理变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10-24  访问次数:2666 

青岛艺术学校课题组

 

报告人: 刘媛力

执笔人:李勤   孙鹏

 

2005  11 29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心理变化的研究

             ——青岛艺术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变化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青少年时期,大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也可以延伸到20岁左右,历时6-8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恰好经历初中、高中和大学(12年级)三个重要求学阶段。由于在不同的年龄段,其身心发展的差异,心理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是: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身体发育迅速,而心理发育相对平稳,从而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矛盾,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其生理上已经达到成熟,心理上则表现出更加稳定的特性。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常表现出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大学中的大专阶段也可以包含在青少年后期之中。大专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八岁至二十岁,心理发展已基本接近成熟,但如果更全面地仔细分析其心理发展,则可发现他们心理发展某些方面远未成熟,只能是“准成人”,由于在思想感情上往往与学校及社会的要求不一致,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探索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心理变化的特点,为家长和学校提供教育的依据,帮助青少年找到顺利地渡过危机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不同年龄段  心理变化   家长教养方式   教师教育方式

一、选题背景

(一)青岛艺术学校学生所处年龄段及其心理特点

我校现开设小学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以及舞蹈、服装表演等专业,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有初中、高中、大专。纵观我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初中阶段

我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性成熟的时期。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初中生的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1)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的一切,而这样的追求使他们感到了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生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是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压抑。

2)在初中阶段易出现心理及行为的偏差。

有人将青春期比喻成危险期,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压力和冲突,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中,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甚至精神病。

2、高中阶段

在我校高中生占了很大比重,音乐、美术、服装表演、影视表演等专业学生都处于这个年龄段。从心理发展上看,高中生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这种发展水平最显著地表现在两点上:其一是各方面的心理特点都具有明显的积极面,但又同时存在着消极面;二是内心存在着若干显著的矛盾。

1)生理、心理、社会之间的矛盾

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体力充沛,但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认知和意志还不能很好地调控情绪,冲动行为之后还不能妥善处理后果,有时便会出现一些越轨行为、自伤行为、逆反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已接近成熟,他们自认为能独立而且强烈要求独立,但传统的观念、成人心理和社会就业等客观因素又不允许他们独立,由此便产生了生理、心理、社会之间的矛盾。

2)自我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观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到了高中阶段,随着他们对自己认识的深入,对外界评价能力的提高,自我分化的程度更加明显,“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并且这种矛盾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由此带来了更多的烦恼和忧愁。

 

3)强烈的性意识与性知识匮乏的矛盾。

高中学生其生理上的发展已达到成熟水平,性机能的发育也已经成熟,因而进一步意识到两性关系问题,两性交往中的倾向性逐渐分化;男同学逐渐只倾心于某一类女生,女生也只向往某一类男性。在他们各自的心目中慢慢地形成了关于异性的理想模式。如果学生这时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一旦接受不良的性刺激,就容易放纵感情,以致性的生理冲动难以抑制,造成不良的后果。

3、大专阶段

师范类大专是我校独具特色的一个专业,也正是由于师范类大专使我们这次研究突破了以往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大专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大专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交往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大大提高等等。

由于大专生心理发展的尚未完全成熟,其心态自然具有消极的一面。如滥用充沛的精力与蛮干;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易成为情感的奴隶;自我意识强,情绪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易陶醉于低级情绪;在当今追求高学历背景下,所产生的自卑心理以及参加专升本考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都是他们心理发展的消极性的一种表现。

(二) 心理学界对青少年心理变化的研究进展

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对青少年的心理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通过研究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心理变化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在相应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了比较完善的防范措施,不仅使青少年得以顺利渡过这个动荡的时期,也使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青少年的心理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家庭方面,提出如何维持健康的家庭环境,保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特别是在青少年期,随着剧烈的心理变化与发展,如何调整且适应与父母的关系等课题。

在青少年性心理发展方面,主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提出在青少年性教育中存在的性教育对象的局限性、性教育内容狭窄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在性教育观念、性教育对象、性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

在青少年逆反心理方面,研究显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对于积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消极的逆反心理,应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引导教育

在青少年犯罪心理方面,研究显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的起点,主要产生于不平衡心理、逆反性心理和孤独及空虚心理。而强化德育、法制教育及挫折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

在青少年自杀方面,研究显示有必要将“危机干预”的理念和机制引入我们的生活,在分析青少年自杀心理几大来源的基础上,他们提出对青少年进行自杀的危机干预的对策,为有自杀倾向的人提前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建立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增强珍爱生命意识。

另外,青少年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还包括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如何得到正确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虽然这些研究都属于阶段性、个别心理特点的研究,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许多有价值的材料。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孩子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代表着未来;对于学校的教育,标志着成功;对于家庭,则意味着幸福。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发展,由于我校是一所艺术类专业学校,招生范围广,学生年龄跨度大,单一掌握某一个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深入研究学生,才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情:老师良好的愿望却建立在违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或拔苗助长,或滥施肥料,或任意扼杀;家长爱子心切,望子成龙,除了采取与以上学校老师类似的态度和方法外,还给予孩子大量的溺爱,结果是扭曲了孩子心灵。正是由于对不同年龄段心理变化的特点缺乏了解,不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真正规律,于是不自觉地成了孩子成长中的阻力,甚至扮演了危害孩子心理健康的角色。本次研究涵盖了从初中到大二的学生,切合了我校实际,突破了以往的研究年龄的界限(已经延伸到成年初期),更重要的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可行性依据,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渡过危机期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基本信任与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主与羞怯和疑虑(1-3岁)

3、主动与内疚(3-5岁)

4、勤奋与自卑(5-12岁)

5、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与孤独(20-24岁)

7、繁殖与停滞(25-65岁)

8、自我整合与失望(65-死亡)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由低到高排列的五个不同层次。它们依次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还进一步指出: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一般来说,当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能出现。

(三)传统气质类型理论

人们在传统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的基本特征是:

多血质——其行为特点是善交际、开朗、健谈、易共鸣、随和、活泼、无忧无虑、领导力。

胆汁质——其行为特点是敏感、不安、攻击、兴奋、多变、冲动、乐观、活跃。

粘液质——其行为特点是被动、谨慎、深思、平静、有节制、可信赖、性情平和、镇静。  

抑郁质——其行为特点是忧郁、焦虑、刻板、严肃、悲观、缄默、不善交际、安静。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本校不同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心理测试以及进行座谈提供研究依据,为学生、学校、家长提供有参考意义的对策。主要研究内容有:

1、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的变化特点,对自身的影响。

2、面对学生心理的变化,老师和家长如何应对?

3、家长教养方式与教师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影响。

4、老师和家长如何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危机期”?。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不同年龄青少年采取全面调查、个别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综合调查,分析青少年心理变化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

2、问卷调查法:由学校组织专门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问卷,调查家长教养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影响。

3、测验法: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测量青少年各项心理指标。

4、访谈法:学校组织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座谈,探讨教育学生遇到的困惑,以及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

5、观察法:由于青少年心理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单靠一时的调查和问卷是不够的,为了调查的真实性,还需要定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观察,认真记录,获得学生心理变化的结果。

6、文献法:通过个别学生的日记、周记、作文等文献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变化。

五、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59月至200512月。

20059月 课题开题准备阶段。

200510月 馔写开题报告。

200511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报告会。

200512月 制定《心理问卷》,《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教师教育方式调查问卷》并设计指导语。

2、实施阶段——20061月至20068

20061月 对师范大专学生进行心理调查、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进行家长教养方式调查,进行教师教养方式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0063月 对职专学生(高中)进行心理调查,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进行家长教养方式调查,进行教师教养方式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0064月 对舞蹈班(初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进行家长教养方式调查,进行教师教养方式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0065月 举行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的座谈会,探讨他们在不同年龄段心理变化中的困扰(包括问卷中没有涉及到的),以及他们所向往的教师和家长教育教养方式。

20066月 举行学校心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座谈会,探讨他们在教养孩子方面的困扰,家长与老师交流教育教养孩子的方法。

20067月 举行学校心理老师和各年级任课教师的座谈会,探讨学生心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困扰,以及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心得。

20068月统计各项调查和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20065月——7月举行的座谈会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总结报告。

在整个实施阶段,不定期地在取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日记等文献进行调查研究。

3、总结、反馈阶段——20069月至200612

形成方案,总结整理各项研究成果,形成调查报告与论文相结合的文字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师范大专生心理变化调查报告

2、职专学生心理变化调查报告(高中)

3、舞蹈班心理变化调查报告(初中)

4、教师教育方式与学生心理变化总结报告

5、家长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变化总结报告

6、不同年龄段学生如何应对自身的心理变化

7、家长如何帮助子女渡过心理危机期

8、教师如何帮助不同年龄段学生渡过心理危机期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课题组成员

职务(职称)

分工

刘媛力

副校长(高级教师)

课题总负责人,指导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与研究

李勤

高级教师

师范类不同年级心理特点,总结性研究报告撰写

孙鹏

中教二级

心理测量,形成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报告撰写

张家选

中教二级

问卷、指导语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撰写

陈燕

中教一级

职专女生(高中)心理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王伟

中教一级

师范大专学生心理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马卓

中教二级

舞蹈班(初中)学生心理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王宏伟

高级教师

学生与家长座谈会组织,撰写座谈会总结

八、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月第一版

[2] 张佩珍.春满花季——面对高中生的心理难题[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2月第一版

[3] 朱智贤.青少年心理的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210月第一版

[4] 何银虎.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专用指导手册[M].海南:海南省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10月第一版

[5]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月第一版

[6] 杨鑫辉.心理学通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0月第一版

[7] 车文博.心理学原理[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6月第二版
版权所有:青岛艺术学校 鲁ICP备案号37020020061652
招生热线:0532-82717535 0532-82738290
学校邮箱:jyjqdysxx@qd.shandong.cn
九水路校区地址:李沧区九水路176号
丹东路校区地址:市北区丹东路13号
技术支持:青岛教育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