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中职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4-10-14  访问次数:3507 

中职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李勤  刘鑫鑫  孙鹏 王守暖 王杰

 

摘要:本研究以俞国良主编的中职德育课改国家规划新教材《心理健康》和李勤主编的校本教材《我的心理故事》为基础,以青岛市艺术学校为试点,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心理健康课程有效地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行为习惯以及职业兴趣、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

 

20047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构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在多年的实践和反思中持续建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8年,教育部开展了第二次德育课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成为面向中职生开设的五门德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为依据[1],以国家规划新教材《心理健康》(俞国良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校本教材《我的心理故事》(李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蓝本[3],结合本地区中职生的心理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创新,重视该群体潜能的挖掘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效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中职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践更接近地气。

一、中职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理念及特色

中职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从内容上进一步体现中职成长与发展需要的课程设计理念,符合“三贴近”原则,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的本土文化特色;从形式上借助了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其教学效果显著并具有辐射推广作用

该课程从认知、情感态度与运用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体现“以中职生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立足于“促进每一个中职生发展”的基本价值观;二是传递“正能量”的创新观;三是以“三贴近”为原则的资源整合观;四是课程效果评价上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发展观。它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从思想方法到内容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第一,教材建设上,将心理情景剧与积极心理测试纳入到课程中;第二,网络建设上,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爱”的系统化模式,依托活动建设和网络建设,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心理文化;第三,教育理念上,教师以包容与接纳的心态,面对中职生这个较为自卑的群体,从教育内容、方法及过程中处处渗透的是“爱”的教育,传递“正能量”,使中职生感受到尊重、温暖与激励,激发主动发展的愿望。[4]

课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建构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向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拓展延伸,集课堂教材建设与课外资源建设于一体,具有动态发展的时代特色,体现了“三全”(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三多”(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特点。

二、中职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总体框架与逻辑顺序

从结构顺序上,打破国家新规划教材原有结构和顺序、并从内容上进行拓展性补充。具体地说在每篇篇首增加心理剧,篇末曾加“撰写心理故事”内,并将“生活篇”提到“学习篇”前面,其目的是一方面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学生心声,通过“心理故事”尽快了解学生的需要;另方面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既贴近学生实际、又直观生动,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个结构框架基本保留原有的逻辑思路,形成32+2+2的课程体系。即将原有的36课时整合缩减为32课时,添加测试反馈2课时,5部心理剧2课时合计仍然是36课时。具体如图1所示:

 

 

精品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模块(10单元)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5)

心理健康学习课目(36课目)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模块(8单元)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5)

心理健康学习课目32+2+236课目


国家规划新教材与精品课程总体框架比较

(二)拓展性添加内容

本课程不仅打破了国家新规划教材原有结构和顺序,而且从中职生需要出发,从内容上(篇目、单元、课目、课程模块)进行了补充,有针对性对国标教材进行增删、整合与修改,以做到将课程内容设置得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5]

1.主题(篇)中的拓展

1)篇首添加心理情景剧。将中职生的心理故事以心理剧(演出)的形式呈现,根据五个教育专题(篇)具体内容,设置心理剧(12-15分钟),以具有真实性、同伴之间易借鉴的典型案例,触动学生心灵。具体如图2所示:

 

 

 

 

 

知识篇:

跨越藩篱的亲情

适应篇:我

是我自己己

学习篇:

转变

生活篇:

生命的财

职业篇:

应聘

心理剧

2各篇心理局示意图

2)篇末增加“撰写心理故事”环节。既了解学生困惑、困扰,又进行了运用心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3)增加适应篇。帮助中职生尽快适应变化和挑战,促进发展与成长。

2.课目(单元)拓展

贴近生活、提升趣味性和吸引力具体原因如表1所示:

1   课目拓展原因表

精品课程

拓展内容

拓展原由

知识篇(心理剧:跨越藩篱的亲情)

激发兴趣,提升吸引力

 

心理测试(1课时)

了解学生基本心理状况、潜能

 

反馈(1课时)

澄清测试结果、积极关注与反馈

适应篇(心理剧:我是我自己)

激发兴趣,提升吸引力

第二单元

适应职校(单元添加)

使学生尽快了解职校和所选专业,尽快适应职校的学习和生活

3

认识职校生活

4

我选择,我喜欢

5

时间管理

学习篇(心理剧:转变)

激发兴趣,提升吸引力

生活篇(心理剧:生命的财富)

激发兴趣,提升吸引力

19

人际关系的魅力

使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20

竞争的滋味

第七单元

生活中的我(单元添加)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学习健康的休闲方式,学会享受生活

26

学会消费

27

学会休闲

职业篇(心理剧:应聘)

激发兴趣,提升吸引力[6]

31

努力寻找成功的契机

掌握求职就业过程中心理冲突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会制定创业方案

 

(三)整合课目

避免重复,体现高效课堂,具体原因见表2所示:

2   整合课目原因表

精品课程

课目

整合原由

1

心理健康促成长

提高课堂效率,突出教学重点

17

做情绪的主人

充实课堂内容,使教学节奏紧凑

(四)顺序调整课目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课程的先后逻辑联系,具体原因如表3所示:

3  顺序调整课目原因表

精品课程

新顺序

原顺序

名称

顺序调整原由

2

4

心理调试方法哆来咪

123课合并而调整顺序

6

5

天生我材必有用

因增加第345课而调整顺序

7

6

我的未来不是梦

8

7

阳光总在风雨后

9

8

给真我一面旗帜

12

24

积极应对学习压力

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特点,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始,进而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13

23

学习能力大盘点

14

22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18

16

冲突,让青春失色

作为第17课内容延伸,进一步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

28

17

筑起心灵的防火墙

在合理的消费观和健康的休闲方式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层递性对前两课延伸

 

(五删减课目

与德育课重复的,以及理论性较强的予以删除,具体原因如表4所示:

国家新规划教材

课程章目(原教材)

删减原由

25

学习的新概念

此二课理念性较强,为使本篇的教学重点集中在增强学习信心和提高学习能力上,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删除此二课。

26

在实践中学习

27

职业与我

由于中职德育课的生涯规划课程与本篇有重复之处,为节约课程资源,突出重点,体现心理特色。[7]

29

我的角色,我喜欢

30

职业压力与职业素养

31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33

职业倦怠与应对

34

挫折,职场成功的前奏

35

创业需要的心理素质

 

(六)课堂环节设计的创新

在课堂模块设置上整改为以下五环节:“热身活动”、“心理体验”、“成长工作坊”、“拓展训练”、“心理美文”。便于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课堂教学的弹性与灵活性,尤其是在“心理美文”阅读中去体现阅读治疗的“无痕”,具体3所示:

心理模块

心理
美文

热身活动

心理体验

成长
工作坊

拓展训练

我的感悟与收获

心海导航

心理故事

心理体验

成长
工作坊

拓展性训练

精品

国新


3  心理模块对比

 

(七)资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本课程建设,争取有效资源在软硬件建设上大力支持,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

1.设施和设备

一是“心灵家园”(心理辅导室):一方面为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服务,一方面为新生入学测试后的逐一反馈提供温馨、安全的环境,在时间安排上,定期与预约相结合。

二是团体辅导室(购买团体辅导箱):团体辅导活动室主要用于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焦虑辅导;心理委员培训;班主任培训活动。

三是心理沙盘活动室(配备沙盘及沙具):通过心理沙盘游戏可以有效的降低个体在咨询过程中的阻抗,从而有效的探索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四是情绪宣泄室(配备情绪宣泄用具):根据学生需要,情绪宣泄室随时开放。

五是心理测验软件(配备各种心理测试系统):《中学生心理检测系统》、《WJZ2000心理测试与统计软件》、《中职生心理健康测试系统》等3套心理测试系统,共70个心理测试软件。学校采用联网测试(机房),主要使用《中职生心理健康测试系统》。

2.网络化的积极心理教育团队

一是成立“心灵家园——李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立一支由专职心理教师、德育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班主任组成的积极心理教育团队。

二是促进班主任成为管理者、心理辅导者两种角色的整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现有专业培训的6人。

三是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一职,发挥同年龄段自助与陪伴功能,形成心理委员与专业教师连接紧密的预警和干预体系。

3. 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有效渗透,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班会、师生团训、情景剧、小品、手抄报比赛、学生心理成长分享、家长代表交流、校报校刊、国旗下演讲、播放励志影片、心理辩论赛等。

利用心理训练手册、学生趣味测试、教育视频、心理电影、趣味动画片以及相关网站充实课堂教育内容。

二、课程改革效果显著

(一)促进了学生发展

201211月,课题《心理健康课程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国标新教材校本化的实验研究》获德育工作专项课题研究一等奖。本课题以青岛艺术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以国标新教材《心理健康》为蓝本开展校本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探讨心理健康课程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量表测试和数据统计分析(测量工具为俞国良等人编制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卷》),以及学生主观感受、自我评价我们得出以下观点:

一是总体上讲,学习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未学习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

二是学习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行为习惯以及职业兴趣、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等均优于未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

三是探讨了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途径渗透教育理念;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专业获得有效发展

本研究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以课程化为主渠道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一,本课题研究以俞国良主编的国标新教材《心理健康》为蓝本,一方面体现了该教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由于在过程中结合中职生特点进行发展创新,丰富了内容与形式,拓宽了渠道与途径,形成了符合我校特点的“精品课程”,于201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青岛市首批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第二,此项研究,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不仅证明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主渠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针对如何贴近中职生实际、贴近中职生生活提出了便于操作的建设性意见。第三,在过程中,以先进理念为引领,全员参与和创设教育网络以及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悄然形成,均为其他中职学校有效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心理健康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

[2]俞国良. 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勤. 我的心理故事[M].青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

[4]李勤. 探索、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爱”的教育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5]郑日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

[6].唐群.心的放飞[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0

[7]黄天中.体验生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版权所有:青岛艺术学校 鲁ICP备案号37020020061652
招生热线:0532-82717535 0532-82738290
学校邮箱:jyjqdysxx@qd.shandong.cn
九水路校区地址:李沧区九水路176号
丹东路校区地址:市北区丹东路13号
技术支持:青岛教育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