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青岛艺术学校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访问次数:2483 

 

 

 

 

 

青岛艺术学校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42500

 

 

 

 

 

 

青岛艺术学校

一九年十二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

四、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和规格................................. 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4

(一)公共基础课程................................. 5

(二)专业(技能)课程............................. 35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37

八、实施保障...................................... 38

(一)师资队伍..................................... 38

(二)教学设施..................................... 38

(三)教学资源..................................... 38

(四)教学方法..................................... 39

(五)学习评价..................................... 41

(六)质量管理..................................... 42

九、毕业要求...................................... 47

十、附录 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方案.................... 48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中职专业名称:服装展示与礼仪

中职专业代码:1425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

等级书

全国开设服装表演专业的所有高等院校

服装模特或相关专业行业

职业模特、模特管理、编导助理、表演编导、模特经纪人、服装营销方向等岗位、

服装展示模特专业高等院校毕业证及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可选取由国家劳动局颁发的“服装模特”初、中级职业资格证。

全国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所有高等院校

航空公司乘务员

航空公司乘务员

各大民航大学毕业证及空中乘务行业资格证

五、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与模特行业发展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服装表演(模特)职业岗位群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服装、表演专业知识,模特表演技巧、模特管理及演出编导等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良好的社交礼仪风范,能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能够从事模特表演与模特管理等相关拓展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3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

4具有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5具有个人形象塑造能力和自身形象维护能力。

6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形体塑型的基础知识与原理,具有进行形体塑型的基本技能。

2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表演古典舞、现代舞、拉丁舞等舞种的基本技能。

3掌握化妆造型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形象设计的基本技能。

4掌握服饰搭配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具备进行服饰合理搭配的基本技能。

5掌握服装表演基础知识,具备服装表演的基本步伐、造型、转身和展示技能。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公共基础课

《思想政治》

1.课程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要求

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和高中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主要内容

必修一 《经济生活》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必修二 《政治生活》

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必修三 《文化生活》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语  文》

1.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主要内容  

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表达与交流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口头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诗歌与散文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小说与戏剧

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新闻与传记

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语言文字应用

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数    学》

1.课程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结论的本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2.教学要求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3.主要内容

1) 课程框架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2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5个模块组成。

2)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3) 选修课程

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

进行选择。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数学1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 2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数学 3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 4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简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 5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系列1、系列2说明: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系列1,系列2

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包括2个模块,共4学分。系列2则是为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包括3个模块,共6学分。

    系列1的内容分别为: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的内容分别为;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英   语》

1.课程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要求

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要求大部分学生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能初步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建立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3.主要内容:

    高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1)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听。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听懂操作性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抓住要点;能从听力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说。能传递信息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能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象;能用恰当方式在特定场合中表达态度和意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访谈。能根据熟悉的话题,稍做准备后,有条理地做简短的发言;能就一般性话题进行讨论;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意图。

读。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要信息;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

写。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能简单地描述人物或事件,并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对所写内容进行修改。

2)语言知识

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语音。在口头表达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和流畅;根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

词汇。理解话语中词汇表达的不同功能、意图和态度等;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

语法。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常用表达方式;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功能。了解日常交际功能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运用已学过的功能项目有效地表达情感、意图和态度。

话题。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了解英国国家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

3)情感态度

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主动参与有助于提供英语能力的活动;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祖国文化;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4)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高中学生应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5)文化意识

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历  史》

1.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2.教学要求

实际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知识的增长与深化,二是理论方法的运用和世界观、历史观的形成;三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人生理想的树立。

关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具体目标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知识与能力 此项目标将知识与能力相联系,强调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以及知识与能力的密不可分。

知识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力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二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历史思维能力,一般认为是指基于历史材料、运用历史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此项目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历史学习方法。首先要进一步认识学习历史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过程。其次是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持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项目标从三个角度提出如下的要求:一是对个人人格塑造角度而言,提出培养人文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二是对国家而言,强调通过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生理想。它包括三个情感层次,即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三是从培养世界意识的角度,提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3.主要内容

    学科模块中又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模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没有学习次序上的先后之分。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三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选修一

西方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选修二

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民主与专制的搏斗;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选修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地  理》

1.课程目标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2.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达到以下任务及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主要内容

    必修一

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二

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三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选修一:旅游地理

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规划;做文明的旅游者。

选修二:环境保护

环境与环境问题;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管理。

《体育与健康》

1.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2.教学要求

1)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练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5)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3.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疾病预防等。田径类项目包括跑、跳、投等内容;体操类项目包括支撑、攀爬、悬垂、跳跃等内容。球类的教学根据具体情况,从中选出两项。

 

 

 

 

 

 

 

 

 

《计算机应用基础》

   1.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2.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对软件的使用进行现场操作讲解,以便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要加强教学上机练习环节。

3.主要内容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常用计算机设备,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操作系统简介,图形用户界面操作;Windows7的文件管理;Windows7的系统管理与应用,Windows7系统维护与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中英文的输入方法。Word2010概述,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档的排版,表格,图形,页面排版和打印文档。Excel2010基本知识,工作表的建立,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数据的图表化,数据列表。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修饰,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演示文稿的放映。计算机网络概述, Internet及使用。多媒体基础,图像处理,音频、视频处理。

 

 

 

 

 

 

《音乐欣赏》

1.课程目标

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与学生的所学专业对接,使学生爱上艺术、爱上学习、爱上生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欣赏》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中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作品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用听觉感知、把握音乐音响形式美的能力,用心灵体验、感悟音乐音响意蕴美的能力,并能够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艺术感悟运用到学生所学专业中,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素质和职业素养。

2.教学要求

把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以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兴趣为主。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并带动自身专业的发展。

精选教学内容,音响作品的欣赏主要以标题性、描绘性的作品为主,非标题、非描绘性作品为辅,从经典作品的欣赏出发,指导学生从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等多角度了解音乐作品,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点、线、面的有机统一。

教学采用欣赏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以欣赏为主,结合讲解与作品欣赏相关的音乐表现手法、音乐形式结构等方面的知识,适时地开展课堂的提问与讨论。在多听、多分析、多欣赏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鉴别的能力。

3.主要内容

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音乐名家名作,欣赏大师风范的广阔空间。在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听赏知识基础之后更不断了解经典优秀作品,扩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自身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方主要包括音乐的表现手段、曲式、民歌及民族器乐赏析;西方古典音乐为主,分别介绍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名家名作,使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上均有所提高。

 

 

 

 

 

 

 

 

 

 

 

 

 

 

 

 

 

 

 

 

 

 

 

《美术欣赏》

1.课程目标

《美术欣赏》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大纲精神,美术欣赏教学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活动时间,要注重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之间的关联作用,以及不同模块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交叉融合,加强艺术课与产业文化、职业文化的衔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2.教学要求

艺术课程真正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艺术课程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为基础课程服务的,它可以很好地与学生的所学专业对接,使学生爱上艺术、爱上学习、爱上生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内容上艺术类专业与非艺术类专业应该考虑欣赏层次的的差异,精准掌握授课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兴趣的养成,知识面的宽泛程度应充分考虑到普及性及典型性,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掌握。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则适当地提高深度和广度,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与学生的相关专业要求相呼应,利用拓展、实践实训的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进行整合与拓展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选题宜小宜精,要重点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感的佳作,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等角度进行比较欣赏,力求生动、简洁、实用、贴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

以通过课下搜集、查阅资料,形成对作品初步的解读与分析,再带着各自的疑问进行课堂交流与讨论,能正确运用美术欣赏知识,提高分析评价能力,不断充实完善对作品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审美评价,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艺术遗产的情操。

3.主要内容

本课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特别注重课程的思想性和审美性。美术欣赏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美术名家名作,欣赏大师艺术特色的广阔空间。美术课程选用中国书籍出版社的《公共艺术美术篇》作为教材,全书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18课时)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艺术设计等;拓展模块(18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传统艺术与手工制作、构成基础与设计简析、摄影艺术与电脑美术等。主要欣赏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最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美术种类划分为主,历史发展为辅,充分体现各美术种类的艺术特征,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思想道德感染,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理解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和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是:

1)语言建构与运用: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学习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2.教学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重要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活动,能够使学生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各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教育效果。

(2)精心组织,注重教学实际效果。要与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的重大演出相结合,挖掘与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从古代、现代、当代名家名篇中精选作品,要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师诵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3)创新形式,力求丰富多彩。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以个人为根,以集体学习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以开创风气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各年级要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生,演绎时代精神。

(4)学校将制定经典诵读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此纳入对学生的个体思想品德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比,鼓励创造性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对做得好的指导教师、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3.主要内容

    包括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

1.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的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该课程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强调活动体验式教学,包括游戏、娱乐及身体基本活动,还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影响的讨论及课外拓展等。

2.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即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关注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善于面对现实的人;使学生学会欣赏自我,积极接纳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让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障碍的成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坚定学习自信心、理解终身学习的内涵,并体验学习过程的积极感受;特别是让学生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求职就业与创业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认同职业规范,不懈追求创业和创新,做一个身心健康的高素质职业工作者。

3.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材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编写,紧紧围绕着提升“心理素质”的核心,安排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五篇内容,即知识篇、成长篇、生活篇、学习篇、职业篇。

知识篇

介绍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本课程对健康成长的意义。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成长篇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直面成长中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成长规律;情感态度观念:积极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运用: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做自信快乐的人。

生活篇

认知:了解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障碍的成因,理解和谐人际关系、快乐生活的意义。情感态度观念:热爱生活,崇尚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平等、谦让、友善和宽容,反对自我中心、霸道和恶意报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运用: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适应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学习篇

了解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心对学习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应对考试焦虑。正确认识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在实践中树立有效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认知: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理解学习概念的新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感受,树立终生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 运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克服考试焦虑。

职业篇

了解职业与生活、成长和学习的关系,懂得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成功的求职就业与创业奠定心理基础。认知: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求职就业与创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情感态度观念:勇于面对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认同职业角色规范,不懈追求创业和创新。运用:掌握提高职业适应能力的方法,在体验和实践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二)专业(技能)课程

序号

课程

名称

课程目标

培养能力

学时

1

基训

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具备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会塑造符合专业要求的基本身体造型,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奠定基础。

 

1.在教学中始终抓住对学生动作姿态的要求,注重学生动作规范和动作美的培养。

2.通过芭蕾基训,改变学生身体的自然条件;适当加强学生能力性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324

2

舞蹈

了解舞蹈基本知识,具备服装模特的身体协调能力、身体表现能力和乐感以及艺术创作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

 

1.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知识,激发舞蹈潜能及表演潜能;

2.掌握音乐舞蹈素材,提升自身协调性、灵活性以及柔韧性;

3.掌握艺考才艺展示环节的得分要点,形成良好的身姿。

4.掌握独舞展示的技巧。

360

3

模特

掌握服装表演专业基本知识,具备服装表演的基本步伐、造型、转身和简单表演等基础技能,为学生深入学习服装表演相关课程,掌握多种表演风格奠定基础

 

1.服装表演:掌握服装表演的步伐、造型、转身和表演等技能。使学生会表现不同风格、种类的服装,为学生深入进行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适应模特市场的专业需要奠定基础

2.镜前造型:掌握平面造型、动态造型、表情神态、人像摄影的基础知识,掌握在镜头前进行平面造型、动态造型的基本技能。具备自我形象塑造意识,为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适应模特市场的专业需要奠定基础

3.产品展示:了解产品及产品展示的简单知识,掌握进行不同产品展示需要的表演、造型基本技能。掌握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展示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深入进行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适应模特市场的专业需要奠定基础

4.广告影视表演:掌握广告及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具备在平面摄影和摄像机面前表演的基本技能。具备通过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表现不同角色特点的能力。为学生深入进行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适应行业市场多元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360

4

礼仪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推行现代礼仪思想和礼仪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帮助学生充满信心地树立起美好形象,在不同场合中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并在分杂的环境中更好地处理各种交际难题,改善人际关系,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获得事业成功。该课程理论与技能相辅相成。

1.能按正式场合要求进行形象设计,展示出自己良好的基本仪态。

2.能规范地完成正式场合的迎接与拜访。

3.能按人际沟通的基本规范与人进行有效沟通。

4.能知晓国际交往礼宾秩序,尊重文化差异

36

5

化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形象设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1.要求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

2.训练掌握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形象设计。

3.了解不同妆型的特点和化妆技巧。

72

6

营养

《食品营养学》是由食品营养学以基础营养学为核心,主要由基础营养学、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公共营养四部分组成;通过理论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供给量标准和食物来源;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以及其对营养的需要、膳食供给;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疾病的饮食预防与治疗原则。其中重点是基础营养学部分。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向,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6

 

七、教学进程及总体安排

 

项目

课程名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学时数

学分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18

18

18

18

18

18





政治

2

2

2

2

2

6

180

10

语文

4

4

4

4

4

6

360

20

数学

4

4

4

4

4

6

360

20

英语

4

4

4

4

4

6

360

20

历史

2

2

2

2

2

6

180

10

地理

2

2

2

2

2

6

180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2

2

2

 

 

144

8

心理健康

1

1

 

 

 

 

36

2

体育

2

2

2

2

2

2

180

10

创业指南

 

 

 

 

2

 

36

2

公共艺术

 

 

 

2

2

 

72

4

小计

23

23

22

24

24

38

2088

 



基训

4

4

4

4

2

 

324

18

模特

4

4

4

4

4

 

360

20

舞蹈

4

4

4

4

4

 

360

20

化妆

2

2

 

 

 

 

72

4

小计

14

14

12

12

10

 

1116

 



营养

 

 

2

 

 

 

36

2

礼仪

 

 

 

2

 

 

36

2

小计

2

2

2

2

 

 

72

 

专业
实践

实习

 

 

 

 

 

480(就业生)

480

20

总计

周学时数

37

37

34

36

34

38

 

 

总学时数

 

 

 

 

 

 

3756

 

总学分

 

 

 

 

 

 

 

198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学校应至少有两名及以上,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和艺考指导经验的,毕业于国家重点大学服装表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同时,应聘请两名及以上一线专业从业人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进行讲座及专业指导。

(二)教学设施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功能

场地面积/

现有设备

1

模特教室

模特专业教学

260

教具等

2

舞蹈教室

专业教学

200

教具等

3

实验剧场

专业实践教学

1200

演出设备一套

(三)教学资源

部分教材目录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德育

《中职德育》

高教出版社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音乐篇)》

中国书籍出版社

语文

《中职语文》

高教出版社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美术篇)》

中国书籍出版社

数学

《中职数学》

高教出版社

礼仪

礼仪训练教程

人民出版社

英语

《中职英语》

高教出版社

化妆

美容与造型

高教出版社

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

高教出版社

营养

食品营养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

高教出版社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础》

高教出版社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教师能否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本专业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等,通过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专业课技能课实行分层次目标教学策略,分组教学,小班化授课,一对一辅导。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以导学案为切入点和载体,进行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行“导学案+小组合作探究+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实践考核+集中流水阅卷”方式的教学模式,从备课、授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考核与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改革,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教研与集备模式,引导全体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爱学、会学、学好为指导目标。

加强学法指导研究,使学生具备搜集、识别、管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技能课实施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等模式,努力打造“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重视信息内化的传授过程,对于外化过程常常被忽视,但是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兼具理论与实践性,对学生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把幻灯机投影、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教学领域。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教学观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针对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存在个别差异,尤其是本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课程,如舞蹈、模特、基训等都需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水平分别教授一个或几个学生,因材施教。

2)班组教学。班组教学具备了班级教学的某些特征。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可能不止一名)同时教的是一组学生,这样就可以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比如舞蹈、模特等实践性强的学科,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3)班级教学,也称班级教学制或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是在班组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最常用的,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比个别教学和班组教学更为有效的形式。

4)分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分为兴趣小组、能力小组。或者按学生的能力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智力或学习成绩来分组,分为学科能力小组和跨学科能力小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教学。

5)开放教学。也称为“开放班级”或“开放课堂”,开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放弃了班级教学的形式。在开放教学的形式下,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无固定的计划、形式和结构,不拘泥于形式,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进行个别辅导,而不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服装表演专业需要学生自行组织与舞台演出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采用这样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

 

(五)学习评价

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制定适应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特点的评价方法,实行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评价实行平时考核和综合创作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上课表现、月考、期中考试等;综合实践考查可采用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理论及基础练习进行即兴命题练习等方法。公共基础课实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学生所修课程均应考核。考核方式分为理论、实践两种方式,每学期期末要参加理论测试及实践测试,所得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结合平日成绩50%,算出总分,获得相对应学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要达到198学分方算合格。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一般为考试课程;选修课为考试或考查课程。文化课、专业知识课应推行教考分离,统一命题和阅卷;专业技能课可实行统一考试,参照各大高校艺考录取实施标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认可的专业等级考核,并取得相应的等级合格证书。

青岛艺术学校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总表

评价项目

过程性评价50%

总结性评价50%

课堂表现

平日作业

期末考试成绩

评价工具

课堂量化评价量规及评价表

练习作品评价量规及评价表

学习成果量规及评价表

评价内容

学习态度、能力、出勤、纪律、作业等综合表现

专业技能实践评价

专业技能实践评价

评价类型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评价主体与方法

任课老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本人自评

任课老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本人自评

教师检测和评价,教研组组织集体参与

评价总标准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为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或企业标准、企业人才标准和学校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由教务处指导、各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专题研究课程评价标准,并报教务处审核批准。

评价时间

全学期

章节结束

期中

期末







(六)质量管理

1.管理措施

1)制定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指导性意见。青岛艺术学校制定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四统筹”(招生就业工作统筹、学生管理工作统筹、教学管理工作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统筹)、“五统一”(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课程标准、统一考核标准),促进人才培养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各专业严格按照批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不得随意变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课程、学分、学时、授课时间等内容。确实需要调整的,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修订,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加强学生服务与管理,形成良好的学生管理运行机制。

学籍管理。学生完成中职学业后,成绩合格者由青岛艺术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管理,对课程考核方案、教师试卷内容由责任人严格审核、把关。专业课每学期进行平日测试、期末考试。

班级管理。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由青岛艺术学校安排班主任,每班配备副班主任,辅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会管理。在青岛艺术学校学生会的管理下,辅助学校和班级管理工作,分享同学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经验。

社团活动。由各个社团带动多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融入学校,开阔眼界,提高能力。

党团组织建设。青岛艺术学校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带领下,组织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丰富学生们的在校生活。

3)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化

建立、健全教学运行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有效的保障教学质量,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注重将各类问题的对策由临时性、非程序化向常规性、程序化转变。结合现实情况,多方位征求意见,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此外,对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进行安排及布置,撰写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各学期教学活动安排等均已成为常规性工作,有序完成。

注重相关原始性工作记录的收集、整理

在按照制度规范运行的过程中,注重相关原始性工作记录的收集、整理,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注重对教学运行管理相关原始工作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如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考核学生记录;教师过程性考核记录;学生出勤情况管理,学籍处理各流程记录;教师业务档案记录;系务会会议记录等,实施有效的过程管理与成绩管理。

4)教学运行管理系统化

从专、兼职两个方面开展教师工作管理

注重从专、兼职两个方面开展教师工作管理,包括:对专职教师工作量的考核重点为双师素质考核,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构建能力考评体系;完善兼职教师、兼职管理人员聘任和考核办法,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校内外教学环境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

校内外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校内进行专业氛围的营造,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教室、实验剧场的使用和管理。

对等级制考核过程进行管理

实施等级制考核,并对等级制考核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教师制订等级制考核方案由教学部及教学院长审核,统一考试时间、考核方式、时间、地点等并加强对考核过程的监控。

富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管理突出“教学”特色,重新订立归档科目及范围。富有“教学”特色的档案管理包括:规章制度类、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级制考核情况记录等。

2.质量监控与保障

本专业严格按照学校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过程实施,期初课程标准、教案、考核方案的提交、检查;期中公开课评比、学生评教、督导听课、评课、教案的检查;期末考试成绩的录入、教学任务册的提交。

为确保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在学校教学质量督导体系下,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建立以教务处主抓、教学运行管理和督导并行的管理机制。

1)建立质量标准和教学运行规范,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保障教学质量,规范标准是先导。为确保教学质量,必须做到有标准(规范)可依。根据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对原有质量标准和教学运行规范进行重构和补充,形成以下质量标准(规范)体系:

课程主要环节教学标准

对教师授课条件、教师备课、授课、辅导、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制定质量标准。

教学检查制度

规定每学期集中教学检查的时间、内容、方式、反馈等。

教学评价制度

规定每学期教学评价的组织、对象、操作流程、结果统计和利用、信息反馈等。

2)建立以教务处为主导,校企合作的质量保障组织机构

教务处:全面负责教学质量的管理、监控及信息反馈。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教研室: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主要负责执行并监督教学大纲的实施。在教学质量监控中,主要承担对本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落实及完成质量进行随时监测和及时纠正。通过听课和教学文件检查,掌握教学动态,指导、协调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训、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力求使各教学环节都遵照教学管理制度来展开,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督导中心:其人员由教师督导构成。督导中心是相对独立于其它教学部门的组织,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一个非行政监督机构。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专门机构,督导中心对教学管理、质量及秩序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监督、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学院督导处。同时履行指导、咨询、服务职能,以利于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发挥教师的潜能,激励和引导教师自我成长。

在教务处的统筹管理下,督导、服装展示与礼仪教研室两个独立并行的质量管理控制机构,分别从教学监控、教学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管理、评价监控和信息处理反馈工作。分工职责明确,并列运行,齐抓共管,共同承担教学质量责任,形成一个互保互联、各有侧重、分工协作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组织共同体,强化教学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和“过程监控”,从而保证对教学质量全方位的目标控制。

3)以学生为本,建立“双重管理”、多元评价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学生:学生作为教学服务的对象和评价主体,主要负责对教学管理和决策、教学组织和安排、教学资源及条件、教师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系通过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填报、督导信箱、教务处信箱、教师教学评价打分等方式听取学生意见。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教研室: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组织者,通过督导中心对教研室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质量检查等工作进行督察;组织公开课、观摩课及教师相互听课;组织学生评教打分;收集来自企业、学生等多种评价信息,并集中反馈。

通过学生、服装展示与礼仪教研室两方构成的多元教学评价主体结构,分别从教学服务对象、教学组织者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实现“双重管理”。

4)实施全程监控,形成互动的运行机制

实现教学质量的全方位动态监控,必须在教学工作进行的每个阶段开展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质量监控。每学期教学工作分三个阶段,质量监控也分阶段开展。

事前控制:在每学期教学工作开始前作好质量控制工作。

组织新开课和新教师说课;对全体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文件的全面检查;对各项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设备设施运行状态、教材到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事中控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随时实施监控。

通过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同行以及企业专家听课,掌握教学执行质量情况;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通过教师座谈会、教师评学了解教学组织和安排、学生学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后控制:在教学工作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分析和反馈。

对课程考核方式、内容和学生成绩评定进行分析,了解教学实施效果。通过抓好预先控制、运行控制和信息反馈,全面推广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拓展过程评价的空间,突出过程监控与形成性评价,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使教学运行实现良性循环并持续改进,从而全面提升训教学水平。

5)实施质量考核与绩效、评优挂钩,建立持续的激励机制

建立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加大教学质量考评的激励力度,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激励和教师评聘的重要依据。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发教师自律自查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事事注重质量的良好局面。

、毕业要求

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参加青岛市教育科学院组织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结业考试,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证书。

技能等级证书列表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

考核发证部门

等级要求

获取学段

备注

1

普通话证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二级乙等及以上

中职

必考

2

计算机操作员

工信部

中级

中职

必考

 

 

 

 

 

 

 

 

 

 

 

附录: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方案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

《基训》教学方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作为模特,首先是要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感觉,而在这种美的享受中,模特的身材起着决定的作用,它要求模特骨感而又修长——这是其最基本的条件。所谓骨感,决不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瘦,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健康、有形、充满活力的瘦。对形体的有效训练对模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使模特在T型台上游刃有余地展现自我的良好基础。因此,基训课对于每一位学习服装表演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二) 本课程的任务

基训课主要通过以芭蕾形体训练为主,结合其它有效手段,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学生的形体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逐渐改变学生的自然形态,使其肌肉修长的发展,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和肢体的灵活协调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气质,塑造完美的体态,给人以流水般的顺畅和视觉上舒适的享受。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在教学中始终抓住对学生动作姿态的要求,注重学生动作规范和动作美的培养。

(二)通过芭蕾基训,改变学生身体的自然条件;适当加强学生能力性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教学内容:

基训课以芭蕾形体训练为主,柔韧性训练和素质练习为辅。通过多种不同的练习对身体的各肌肉进行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肌肉长线条的发展,发散学生自身的气质,增强学生挺拔的意识,塑造出完美的体态,已达到模特专业所追求的骨感身材。

一年级:

()手位、脚位练习

脚位:在古典芭蕾中有五种脚位——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它们是脚位的基础。

手位:在古典芭蕾中有七种手位——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六位、七位。

()把杆练习

面向把杆进行躯干的训练。练习时采用速度平稳的音乐。经过良好的躯干训练,可以塑造一个美的姿态,让学生习惯腰、背、腹、臀的肌肉的上提和收紧。

1.擦地

2.

3.小踢脚

4.划圈

5.单腿蹲

6.小弹腿

7.大踢腿

8.控制

9.立半脚尖

10.手臂的练习

(三)中间练习

1.手位组合

2.基本舞姿

3.小跳

二年级:

(一)扶把练习

经过一年的双手扶把的练习,在学生能够保持身体重心的情况下,把双手扶把改为单手扶把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节拍和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

1.一位擦地

2.五位擦地

3.

4.小踢腿

5.划圈

6.单腿蹲

7.小弹腿

8.控制

9.大踢腿

10.立半脚尖

11.躯干的弯曲

(二)中间练习

1.移重心

2.一位、二位、五位的小跳。

3.变位跳

4.摇摆步

5.行礼

三年级

(一)扶把练习

两年的有效训练,使学生的腿部和脚腕有了一定的力量,对动作的要领亦能较熟练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将一部分练习在主力脚立起半脚尖下完成。如:单腿蹲、小弹腿等。

1.一位擦地

2.五位擦地

3.

4.小踢腿

5.划圈

6.单腿蹲

7.小弹腿

8.控制

9.大踢腿

10.立半脚尖

11.躯干的弯曲

(二)  中间练习

1.擦地

2.

3.大踢腿

4.一位、二位、五位的小跳

5.中跳

6.大跳

7.倒踢

(三)素质训练

对学生进行一些适量的肌肉的能力练习,通过长期的训练后,使其对身体充满健康和活力,雕塑出完美有致的体态。

1.仰卧起坐

2.起背肌

3.两头起

4.挑胸腰

 

四、总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三年总学时共计324学时,学分18分。

五、考核方式

采用现场考核评分制,评委评分人数不少于4人,现场打分,得出最后平均分为最后现场最终得分。根据其平时表现及出勤与现场考试成绩参与到期末考试成绩之中。考试成绩:平日占50%,期末占50%。学分达18分方算合格。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

《舞蹈》教学方案

 

一、课程性质

(一)本课程的性质

舞蹈作为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古老的艺术,本身就包孕着最久远、最神秘的内在意蕴,那直接由人体的伸缩、旋动、扭拧、腾越所造成的情感表现的直截了当和强烈冲击力,达到其他艺术难望其项背的程度。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舞蹈基础知识,掌握舞蹈基本技能和一定的音乐舞蹈素材,形成良好的形体姿态,并学会艺考舞蹈才艺。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知识,激发舞蹈潜能及表演潜能;

(二)掌握音乐舞蹈素材,提升自身协调性、灵活性以及柔韧性;

(三)掌握艺考才艺展示环节的得分要点,形成良好的身姿。

(四)掌握独舞展示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

教学方案内容总分六个阶段,其中系统的介绍了舞蹈的产生、发展、变化及流行趋势,以及舞蹈对模特课程的辅助。

(一)改善学生的身体姿态,纠正不良的肢体习惯,逐步培养专业意识,养成在音乐的节奏下能自如的完成肢体动作,区分静态与动态之间的概念,完成最初的动作要求并达到最基本的身体协调性。

1.舞蹈概论(1):中国舞蹈动律形态的形成主要原因。

2.舞蹈概论(2):舞蹈的技巧性。

3.舞蹈概论(3):现代街舞的学习

4.站位训练

5.呼吸训练

6.手指的软席

7.手腕的训练

8.腰的软度训练

9.步伐的练习

10.表情的练习

11.身韵组合训练

(二)本阶段容入技巧性的练习与舞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协调性更加完善,使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的更加广泛。

1.平转练习

2.点翻身练习

3.登山步的练习

4.胯的柔韧性的练习

5.成品剧目的练习

6.舞蹈动态

(三)现代热舞套路组合

1.第一部分

(1)手部柔韧训练

(2)前后交叉训练

(3)手部定位、脚步定位训练

(4)肢体开臂训练

(5)头、肩、腿配合训练

(6)头、肩、腿移动训练

(7)头、肩、腿技巧训练

(8)跳跃伸展训练

(9)伸展技巧训练

2.第二部分

1)手部、腿部切分训练

2)刚柔开闭训练

3)开闭立转训练

4)身体的松紧训练

5)身体移动训练

6)身体感性训练

7)身体柔度训练

8)伸展技巧训练

2.第三部分

(1)双手交叉训练A

(2)双手节奏训练

(3)肢体柔韧训练

(4)双手交叉步训练B

(5)手腿腰胯训练

6)手部柔韧旋转训练

7)手部感性训练

8)伸展刚柔训练

4.第四部分

1)身体移动柔韧训练

2)腿部弹力训练

3)腿部弹力手部开闭训练(一)

4)腿部弹力手部开闭训练(二)

5)手部腿部切分训练(二)

5.体组合训练

6.手脚静动训练

7.身体综合训练

(四)少数民族舞蹈的学习,主要表现各个民族的特点、特色及风土人情。

1.傣族舞

2.维吾尔族舞

3.蒙古舞

(五)拉丁舞

1.恰恰恰组合练习

2.桑巴舞组合练习

(六)当代舞的学习主要以抽象的东西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抒发表现舞姿的另类感觉。

本教学大纲是围绕模特专业的特点以及所需要的肢体表达需求所制定的,目的在于丰富,增强模特的舞台表现能力,为模特技巧课打好肢体表达能力的基础。

四、总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三年总学时共计360学时,学分20分。

五、考核方式

采用现场考核评分制,评委评分人数不少于4人,现场打分,得出最后平均分为最后现场最终得分。根据其平时表现及出勤与现场考试成绩参与到期末考试成绩之中。考试成绩:平日占50%,期末占50%。学分达20分方算合格。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

《模特》教学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

时装模特这一职业的起源是商业性的,最初仅仅是为服装销售和广告效应服务的。发展至今,已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一个高水平的模特需要融服装、音乐、舞蹈、电影、雕塑、摄影、美术等各门艺术的知识为一身,在时装表演中进行综合性的艺术创造。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走台的基本技能,并且可以区分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演风格。

2.掌握各种转体的基本要领及不同转体的组合运用

3.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找到自然挺拔向上的形体感觉,在静态的造型中做到“形”、“神”的统一与和谐,在多人的组合的造型中要求考虑到整体的和谐。

4.可以熟练运用不同的服饰配件,从而更好的表现服装。

三、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

本阶段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学员肌体姿态,纠正不良肢体习惯,逐步养成专业意识,习惯在音乐节奏下,有控制地完成肢体动作,区分有效动作和无效动作的概念,完成初级的技术要求,并初步养成专业习惯;

1.模特概论:模特的发展史;

2.横行概论:模特的技术史;

全面概括“模特”的产生、发展、变化、流行趋势,分国际与国内部分:介绍国际上的概况与国内的发展情况;我校在全国的影响与位置;流行趋势的变化与咨询掌握等;模特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简介模特公司、经纪人对模特的意义等;

3.站立学习

4.行进间肢体运动规律讲解

6.着平底鞋行进,踮脚徒行进

7.时装鞋试穿

8.着时装鞋进行肢体运动规律(规范)

9.平衡木练习

10.亮相站立

11.顺步亮相

12.180度转身

13.组合练习亮相行进顺步亮相180度转身反向行进180度转身亮相;

14.3604点转身学习:

15.组合练习

16.阶段考核:180度、360度转身技术,转身组合技术要求。

(二)二年级:

1.增加音乐变化,增加难度,

2.顺步180度撤步转身

3.组合练习:180度撤步转身+360度转组合学习;

4.手腕的练习,提、压动作,及合理的手花动作配合;

5.横跨亮相讲解

6.横跨撤步转讲解

7.横跨上步转讲解

8.横跨撤步,横跨上步组合练习

9.反转讲解

10.原地转讲解

11.3602点转讲解

12.沉肩造型讲解

13.扣肩造型讲解

14.270度转身讲解

15.“之”字台型练习讲解

16.晚装音乐造型结合之子台型讲解练习

17.“工”型台讲解练习

18.阶段考试:

完成本阶段课程后,学员可以适应简单的演出要求,但在一些细节变化、串联上能力尚不足,表现力方面欠缺比较明显,但在能完成本阶段课程后,学员将有能力发送上述几点不足,这将给下阶段的课种推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三年级

1.恢复基础训练

2.增加体能练习

3.增加表现力训练

4.讲解艺考技巧

5.根据自身艺考目标进行针对性讲解练习

四、总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三年总学时共计360学时,学分20分。

五、考核方式

采用现场考核评分制,评委评分人数不少于4人,现场打分,得出最后平均分为最后现场最终得分。根据其平时表现及出勤与现场考试成绩参与到期末考试成绩之中。考试成绩:平日占50%,期末占50%。学分达20分方算合格。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

《化妆》教学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我校服装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美容化妆在服装表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形象设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要求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训练掌握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形象设计。

(三)了解不同妆型的特点和化妆技巧。

三、课程内容

美容化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时,应同时强化技能训练,学生应获得初级或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

(一)绪论

课程内容

1.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2.美容化妆的基本知识

3.美容化妆的基本概念

4.化妆的功能与特性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中国美容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3.了解国外美容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4.掌握美容化妆的基本概念

5.掌握化妆的功能与特性

(二)美容化妆品和化妆用具的应用

课程内容

1.美容化妆品的应用

2.美容化妆用具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美容化妆品的分类及主要成分和化妆品的特点使用

2.掌握常用的美容化妆用具

3.了解常用美容化妆用具使用

(三)美容化妆的基本步骤和修饰方法

课程内容

1.局部化妆修饰方法和技巧

2.化妆的基本步骤

3.化妆皮肤的护理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眉毛、眼睛、面色、鼻、唇睫毛的修饰

2.掌握化妆前的准备

3.熟练掌握化妆的基本步骤

4.熟练掌握化妆前的皮肤清洁

5.掌握卸妆应注意的问题

6.掌握化妆皮肤的日常保养

()矫正化妆

课程内容

1.脸型的种类及修正技巧

2.五官的修正技巧

教学要求

1.掌握圆脸型、长脸型、正三角、倒三角、菱形脸的特征

2.掌握六种不同脸型的化妆技巧

3.七种不同眉形的修正技巧

4.掌握九种不同眼型的修正技巧

5.掌握六种不同鼻型的修正技巧

6.掌握四种不同唇形的修正技巧

(五)化妆色彩

课程内容

1.色彩基本常识

2.化妆常用色彩搭配

3.光色与妆色

教学要求

1.掌握色彩的分类

2.了解源色的三间色和复色

3.掌握色彩的基本要素

4.了解色彩的情感作用

5.掌握化妆中的几种色彩的搭配方法

6.掌握眼影、胭脂、唇膏与妆面的搭配

7.掌握光色对妆面产生影响

(六)不同妆型的特点与化妆技巧

课程内容

1.淡妆

2.浓妆

3.暖妆

4.冷妆

教学要求

1.掌握淡妆的特点

2.掌握淡妆的常用色

3.掌握淡妆的化妆技巧

4.掌握浓妆的特点

5.掌握浓妆的化妆技巧

6.掌握暖妆的化妆技巧

7.掌握冷妆的化妆技巧

(七)造型化妆

课程内容

1.不同类型化妆的造型特点

2.化妆造型设计

3.影视化妆、舞台化妆、梦幻化妆、摄影化妆的特点

教学要求

1.掌握日妆、晚宴妆、婚礼妆的化妆方法

2.掌握发型与整体形象的关系、服装与整体形象的关系、形体与整体形象设计的关系

3.了解影视、舞台、梦幻、摄影化妆的特点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整体形象设计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内容有一定交叉。在讲授时应以本课为侧重,相互照顾直辖市合作。各地在使用本大纲时,可根据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专业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删地区性内容。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年。

五、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学分4分。

六、考核方式

该课程为必修课,以实践操作形式考核。平日成绩50%,实践操作考试50%

七、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美容与造型

编者:姜勇清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本: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37264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

《礼仪》教学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现代社交礼仪》是应用性、实践性、普及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是服装表演及幼儿教育专业的公共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推行现代礼仪思想和礼仪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帮助学生充满信心地树立起美好形象,在不同场合中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并在分杂的环境中更好地处理各种交际难题,改善人际关系,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获得事业成功。该课程理论与技能相辅相成。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明礼貌的历史沿革,分类及要求,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掌握对外交往时一般的礼节礼貌,熟悉参加交往活动的礼节礼貌。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礼仪概述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代社交礼仪的涵义、特点、主要内容,以及现代社交礼仪的原则、职能,比较中外礼仪的异同,介绍礼仪的发展沿革。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现代社交礼仪的涵义、特点与职能、原则

第二节  现代社交礼仪的历史沿革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  古今、中外礼仪比较

第二章  个人基本礼仪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掌握个人仪容、举止、表情、服饰等方面的礼仪原则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正确修饰仪容,符合“三应原则”;规范行为举止,文明、优雅、敬人,表情热情友好、轻松自然,服饰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坚持“TPO”原则。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仪容礼仪(头发、面容、手臂、腿部的修饰要求;化妆的要求)

第二节  举止礼仪(立姿、蹲姿、坐姿、行姿及手姿的要求)

第三节  服饰礼仪(着装面料、色彩、款式的要求,以及对手饰、手表、领带的要求)

第三章  交际礼仪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交际礼仪,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称呼不同身份的人,恰当地介绍自己和别人,掌握握手、见面、名片接送以及交谈的礼仪。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称呼礼仪(不同场合的称呼以及称呼的禁忌)

第二节  介绍礼仪(自我介绍与他人介绍的礼仪)

第三节  见面礼仪(如何握手、行礼与如何交接名片)

第四节  交谈礼仪(交谈的语言规范、主题要求、方式要求)

第四章  行的礼仪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行”的公共礼仪的学习,掌握遵守社会公德、不妨碍他人、以右为尊的三条基本原则,坚持正确走路,遵守乘车、乘船、乘机的各项礼仪规范。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走路的礼仪(走路的种类与要求)

第二节  乘车、乘船的礼仪(乘坐轿车、公汽、火车、客船应遵守的礼仪)

第三节  乘飞机的礼仪(先期准备、办理登机手续要求及乘坐飞机的礼仪规范)

第五章 住的礼仪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住”的有关礼仪的学习,掌握宾馆住宿、内部活动的有关礼仪规范,学会合理地处理住宿期间的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地着装和享受服务,遵守住宿地内部活动的各项礼仪要求。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宾馆住宿礼仪(如何处理住宿期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如何正确享受服务、保持卫生的礼仪规范)

第二节  内部活动的礼仪(掌握着装、参加活动、娱乐的礼仪规范,以及用餐、购物的要求)

第六章  宴会礼仪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宴会礼仪知识的学习,学会正确待人接物,掌握吃态、宴请、饮酒、馈赠的礼仪规范,做到吃得文明、喝的礼貌,礼数周全得体,正确馈赠,增进友谊。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吃态礼仪(讲授吃相文雅、吃量适中、吃速适宜等“吃”的文明要求)

第二节  宴请的礼仪(宴会的种类、宴会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第三节  饮酒的礼仪(有关斟酒、敬酒、喝酒、劝酒的礼仪规范)

第四节  馈赠礼仪(送礼礼仪,即如何选择礼物和送礼的方式;如何受礼的礼仪)

第七章  聚会礼仪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会正确的待人接客之道,掌握作客、待客礼仪的规范,以及在聚会中发言者与聆听者的礼仪规范,遵守舞会的有关礼仪)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作客礼仪(讲授有约在先、客随住便、礼待主人的作客原则,以及如何预约、登门、作客的有关要求)

第二节  待客礼仪(待客前的准备,以及待客的礼仪规范)

第三节  发言者礼仪(发言者的仪表礼仪、发言礼仪、态度要求)

第四节  聆听者礼仪(遵守集会纪律,认真倾听发言)

第五节  舞会礼仪(参加舞会应遵守的修饰礼仪、邀人礼仪、拒绝礼仪、舞姿礼仪、舞会交际礼仪)

 

第八章 沟通礼仪

1.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打电话、接电话、使用移动通讯的礼仪,以及通信、签名的礼仪规范)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打电话礼仪(打电话的时间限制、内容限制及文明要求)

第二节 接电话礼仪(本人接电话、代接电话、录音电话的礼仪)

第三节 移动通信礼仪(使用移动通讯的礼仪规范以及置放礼仪)

第四节 书信礼仪(写信、发信、收信的礼仪要求)

第五节 签名礼仪(签名的请求、态度、位置、保存等要求)

 

第九章  空乘礼仪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主要针对参加空乘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学习,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相关礼仪礼节,经过基本能力训练,可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空乘基本常识(五要素、重点讲述问候、微笑并进行微笑练习)

第二节 航空院校介绍

第三节 空乘人员的仪表仪容

第四节 空乘语言训练(中英文自我介绍)

第五节 航空院校招生考试内容分析:面试、体检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有非常强的实践操作性,讲授时当与教师的讲授示范、学生演示、师生互动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有关礼仪知识,更要按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本课程第一章以讲授为主,以后各章则都要求示范、演示或互动中学习,同时可以结合放映有关专家讲座的光盘来教学,以增加生动性。教学视频可用8学时。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现代社交礼仪》是应用性、实践性、普及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是服装表演与礼仪专业的公共课程。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在第四学期。

五、总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三年总学时共36学时,学分2分。

六、考核方式

该课程列为选修课;考核方式实施理论+技能考核,以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的礼仪素质。理论模块采取开卷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去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灵活处理能力;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采用参与课堂活动诸如角色扮演、情境演练等形式,使得考试模式多元化。同时,根据其平时表现与学业成绩参与到期末考试成绩之中。考试成绩:平日占50%,期末占50%

七、使用教材

《礼仪训练教程》 许湘岳、蒋萍、费秋萍主编 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

《魅力何来》 主编:靳羽西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餐桌礼仪实用知识》主编:陈弘美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民航服务礼仪》主编:刘宇虹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

《营养》教学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食品、营养、营养素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和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任务

《食品营养学》是由食品营养学以基础营养学为核心,主要由基础营养学、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公共营养四部分组成;通过理论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供给量标准和食物来源;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以及其对营养的需要、膳食供给;营养与疾病的关系,疾病的饮食预防与治疗原则。其中重点是基础营养学部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向,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1.1 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2 品营养学的主要工作任务

第二章 营养学基础14学时

1.1 热能(1

1.2 碳水化合物(1

1.3 蛋白质(2

1.4 脂类(2

1.5 矿物质(4

1.6 维生素(4

第三章 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4学时

3.1 孕妇营养

3.2 乳母营养

3.3 学龄前、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营养

3.4 老年营养

第四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4学时

4.1 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及意义

4.2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4.3 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4.4 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

4.5 畜、禽肉及鱼类的营养价值

4.6 奶、蛋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第五章 营养与疾病3学时

5.1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5.2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5.3 膳食、营养与肥胖

5.4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四、总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三年总学时共36学时,学分2分。

五、考核方式

该课程为选修课,采取书面笔试考试形式,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考试内容以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主,包括课堂讲授、作业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六、使用教材

《食品营养学》作者:李铎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权所有:青岛艺术学校 鲁ICP备案号37020020061652
招生热线:0532-82717535 0532-82738290
学校邮箱:jyjqdysxx@qd.shandong.cn
九水路校区地址:李沧区九水路176号
丹东路校区地址:市北区丹东路13号
技术支持:青岛教育培训网